第一百零九章 扶桑攻略(3)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福冈,在公元七世纪初的时候,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圣德太子遣大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馆驿,也就是筑紫馆(鸿胪馆),目的就是为了接待从朝鲜半岛过来的百济,新罗等地的客人及高僧和官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迎接从中原大隋过来的使节。

    后来,苏定方灭百济,大量的百济逃亡贵族来到这里,又修建了大野城,让这里总算有个一处关隘。等公元663年,倭国水军在白江口被大唐顺手砸成饼饼之后,倭国终于慌了,然后赶紧修建大宰府,为了防备大唐有可能的继续进攻。

    等倭国彻底认怂,跪下抱腿叫爸爸之后,大宝遣唐使栗田真人终于按照长安来修建了平城京和太宰府。

    但是在共和五年,也就是公元623年,这个地方还只有一座筑紫馆,没有关隘。

    怎么说呢,这时候的福冈,连个渔村码头都赶不上。

    阿求和小町是筑紫馆的两名女婢,只有十四岁。她们没有姓氏,连名字都是被征召到筑紫馆当女婢之后,由筑紫馆的馆令给取的,因为没有名字不好招呼。

    筑紫馆的活儿并不多,因为没有多少客人来筑紫馆下榻。商人们和从任那(当时倭国在朝鲜半岛上有一小块领土)过来的人没资格住在筑紫馆,而从百济和新罗过来的客人们又不多。而大隋的人,呵呵,大隋的人很少有过来的。

    她们两个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海边上捡拾浪花从海面下面冲上来的石花菜和海带(昆布)等东西。筑紫国毕竟是个偏僻的地方,没有多少的耕地,更加没有什么时令的蔬菜。能捡到一些石花菜就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了。

    筑紫的码头也很简陋,就是一条长长的木质栈道,用粗大的木桩固定下去,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如果能早点捡到石花菜或者昆布的话,阿求和小町就能在栈道上玩耍一会儿而不必被馆令斥责。

    今天她们的运气不错,海滩上有很多被冲上来的石花菜,还有一个被浪头打上来的水母。这东西会蜇人,两个小婢女用树枝挑着水母,把它扔在附近的一块石头上。然后又把昆布和石花菜都摊开。

    弄完这一切,她们看看太阳,时间还很早,可以尽情的玩儿一会儿了。

    但是就在她们子在海滩上挖小螃蟹的时候,从远远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串黑点。等那些黑点变大之后,两个小婢女发现,那居然是一连串巨大的海船。

    那些大船靠近了,居然是比筑紫馆内的屋子更大的船,一艘船好像有十几个屋子那么长。好高,跟大树一样高。而且很多,比自己两只手的手指头还要多。

    这些红颜色的大船头部画着吓人的大脸和嘴,好像是故事中鬼怪,船上还有高高的旗子。两个小婢女几乎被吓傻了,呆呆的看着这些巨大的海船。

    一条小船被从巨大的海船上放了下来。那小船上还有人,划着小船向码头这边过来。一边走,还一边用一根长长的杆子往水里插,后面还有人垂下一根绳子。

    这自然是从青岛出发,经过两天三夜航行后,终于找到福冈港口的新桥远征船队。经过后方无线电导航和经纬度的测算,已经确定这里就是福冈了,但是整个远征船队都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这鬼地方也太破了。

    船队没敢冒冒失失的进港口,毕竟都是吃水3米的大船,这要是搁浅了就麻烦了。在放下小船进行了一番航道测量之后,水深是没问题了,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却让领头的船上的人们挠了头。

    “我就知道,这鬼地方不可能有正经的码头。”谢坤是新桥里少数真正的海员,而且是大副。属于开工半年的,休息半年的那种,穿越的时候他正好在家休息,然后自然被抓了壮丁,带领一帮人开辟航道什么的。

    当小船上的人向他报告了栈桥长度和状况之后,他不由的吐槽。

    航道和水深是没问题了,但是那条栈桥码头明显是停靠蚱蜢舟的,自己这艘900多吨的蒸汽船靠上去,一个不小心就是把栈桥挤垮的下场。而且这栈桥也实在太短了,就算船头冲上沙滩,这栈桥也就只能到红色系列的中间偏前一些。

    没有拖船的情况下,这种船只靠上这种倒霉催的栈桥就只有一种办法……上人。

    很快好几艘小船被放了下来,一帮人带着一个巨大的轱辘上了岸,然后找了几个土质比较结实的地方,开始往下打桩,然后再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打下一个巨大的定滑轮。

    接下来,就是穿缆绳。四条缆绳分别按照一定的角度穿在蒸汽船的船舷上。然后最后一艘小船驮着一台装载推车上的柴油机和减速机上了岸。

    把减速机挂上三角带,然后跟那个轱辘接上,启动电瓶接上柴油机。轰隆一声,这台从卡车上拆下来的280马力柴油机发出了怒吼。

    减速机开始出力,柴油机大扭矩的特点显露无疑。920吨的货船在缆绳的拖带下缓慢的靠向栈桥。一直在观察海洋浪涌现象的谢坤在船只还距离一米多的时候,直接向案上一甩自己手中的红旗。

    柴油机的拖动戛然而止,船体被浪涌推了一把,距离栈桥位置不足半米,船锚已经勾住了海床,只要搭上跳板,这船就算靠上码头了。

    没有石质码头和水泥栈桥,也就只能这样了。

    然后就是另外一艘船如法炮制,折腾了足足两个小时的时间,两艘船终于停好,两艘船上的士兵和新桥的一干人等开始陆续下船,很快在岸上排了个小四方阵,然后把大隋的旗帜和裴世清的节树了起来。

    这时候人们才有时间去审问那两个本地的小姑娘。

    然后很快通译就给问出来了,这两个小姑娘是筑紫馆的婢女。

    “那就赶紧去通秉一声吧,让此处馆令速来迎接上邦使节!”

    几个挎着横刀的河北兵带着通译跟着小姑娘去了,过了一会儿,就看见一个穿着一件别别扭扭的圆领袍,扎着一个冲天发髻的矮子,跟火烧屁股一样从远处跑了过来。

    然后还有荒腔走板的洛下音。

    “筑紫馆馆令,迎,迎接,上邦,上邦使节!!”

    看见终于有人来了,裴世清和旁白一个面白无须,穿着圆领袍,带着黑色纱冠的人对视了一眼。

    然后那个面白无须的人走上前一步,一甩手中拂尘。

    后面已经列队战好的两队兵士举起手中的长号,鼓足力气,吹了一个高昂的长调!

    只听见那个面白无须的人,也就是临行前跟李渊在掖庭宫借来的一个宦官,扯着尖利的声音开始唱名!

    “大隋高平县子!通议大夫!领鸿胪寺少卿裴公世清!持天子国书以见倭国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