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长安乱(2)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长安城东,靖善坊,大兴善寺。

    在寺内后三殿的侧面,有一间不起眼的禅房。李唐的太子殿下李建成,平常就在这间禅房内礼佛,禅定。

    可今天的太子殿下完全没有平常那种和善,睿智的神态了。坐在榻上,他的脸沉的能滴出水来。

    齐王李元吉就跟坐在铁板上的一样在他旁边走来走去。

    “大哥,你是太子,你倒是拿个主意啊。自晋阳起兵反隋,难道最后就是当个儿皇帝?”

    “休得胡言。”李建成铁青着脸说道。

    “什么胡言不胡言的!父皇都单独见老二了,还见那个河北什么办事处的人,还要让老二家的杨氏女带着那个杨家的种去河北省亲!这向河北低头称臣的打算就差下一道圣旨,把那个杨家的稚子迎进大兴宫了。父皇老糊涂了,你这太子不能糊涂啊。”

    李建成一句话换来李元吉好几句,这位齐王殿下是真的对河北没有半点好感。

    禅房里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个人,太子洗马萧德言,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太子中允王珪,太子中舍人贺德仁等人都在。

    “敢问殿下。”太子中舍人贺德仁叉手道:“若圣人除帝号,太子可为世子否?”

    李建成不语,未几,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先说话了。

    “那河北诸人皆与秦王亲厚,彼辈自河北东来,入李穆旧宅,秦王当日便去,夜晚才归。若圣人真除帝号,则大政实乃归于河北。河北诸人皆于殿下不谐,岂能坐视殿下为世子?!彼辈必然加害殿下!”

    这句话说出来,不光李建成动容,连一直捻须不语的太子中允王珪的脸色都变了。

    王珪这个人虽然是李建成的心腹,但是文人气比较重。大太监霍永恩将消息传过来的时候,王珪还劝李建成要稳定心态。但是冯立这番话却提醒了王珪,如果李渊真的去了帝号,那么河北方面真的容的下李建成吗?

    随着山东各地的僧人和博陵崔氏的西迁,山东灭佛和肢解世家的很多细节已经越来越详细的出现在众人面前了。在这两件事上,河北人足可以用心狠手辣这个词儿来形容。如果李渊真的去了帝号,光废李建成,让李世民当世子恐怕是不够的。到时候李建成恐怕想当个庶人都不可能。

    如此,真的不如行险一搏!

    冯立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李建成不表态也不行了,他终于从榻上站了起来。

    “孤欲死中求活,诸位何以教我?”

    太子都这么说了,东宫的一干幕僚们自然要开动脑筋了。

    在互相观望了一会儿后,太子洗马萧德言说话了。

    “殿下,臣有二策,望诸君共谋之。”

    “讲来。”

    萧德言这个人虽然姓萧,祖籍也是兰陵,但是却跟当时的兰陵萧氏,也就是南朝梁武帝那一支毫无关系,他现在是个雍州长安人。

    他伸出一根手指,对众人说:“吾有两策,一曰釜底抽薪。”

    “圣人欲除帝号,降河北。殿下欲坏之,不若使人夜入李穆宅,将河北中人一并格杀。河北众人死则关中河北势不两立也。到时,圣人就是愿去帝号,河北也必然不许。”

    众人皆漠然,太子卫率韦挺言道:“如此,河北关中必有大战。”

    萧德言点点头:“殿下既已于河北不谐,又何惧与河北大战?若河北出兵入寇,殿下紧守潼关就是了。届时若秦王出兵御河北,则兄友弟恭。若秦王依然视河北为尊,那殿下大义灭亲也就是了。”

    此话一出,众人不由的你眼望我眼,都默认了这个说法。

    这毕竟算是夺嫡,从来都是你死我亡的事情。

    不过王珪多少有些疑虑:“河北势大,李靖与信州总管大败,能不与河北交恶,还是不要交恶的好。”

    “王公此言差矣,河北凌虐世家,灭绝比丘,和关中早已势不两立。岂有交恶与否的余地?且近日关中传出谶言曰;十八子坐朝堂,岂不是正应在殿下身上。”太子中舍人贺德仁一甩袖子。

    谶言这个东西,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远的有汉朝的“代汉者,当涂高也”,而距离唐朝最近的,则是“桃李子,得天下。”再远一点的则有弄的整个南朝不得安宁的“黑衣做天子”。

    这种谶言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人传出来的,但是奈何当时的人们就信这玩意。所以贺德仁这句谶言一出,众人都不说话了。

    看众人都不说话了,李建成就又问了一句。

    “这第二策又是何?”

    “这二策吗……”说着,萧德言的脸上露出一丝狠厉;“一不做,二不休,不如殿下做了这圣人!”

    这话就很是赤裸裸了。说白了,就是让李建成干脆起兵造反,直接让李渊退位,或者直接宰了自己的老子!

    皇位这玩意儿,从来都是血淋淋的。

    李建成的眼睛眯了起来,李元吉看上去有些兴奋。

    半晌,李建成终于说话了。

    “我大唐以孝道立国,父皇年事已高,孤即是儿子,也是臣子,理应为国分忧,为父皇分忧。”

    分忧,分什么忧啊,自然是分担朝政的忧了,年事已高,那就老老实实退位不就好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么就没什么好忧郁的了。王珪捻了捻胡须说道:“殿下若想父慈子孝,这关键的所在,一曰元从禁军,二则是这南衙府兵啊。”

    唐初的时候,皇城和宫城的守卫是分开的。其中所谓的南衙府兵是指唐初十二卫将军。因为驻地处于皇城以内,宫城的南侧,所以称为南衙。

    唐承隋制,十二卫将军是领兵的,但是平常兵都在各个折冲府。等有战事了,各卫大将军领兵出征。平常的时候,各卫府衙安排隶属各卫的折冲府府兵入京宿卫,从远到近,按时轮换。而进京宿卫的府兵,就叫做“上番”。

    唐初武德年间,十二卫并不全,中间还裁撤过一回,目前在长安城的只有七个卫,分别是左右武侯,左右骁卫,左右翊卫,和右监门卫。这七个卫每个卫大概有1000-1200人,负责着整个长安城的城门,要道和宫门的守卫工作以及整个皇城内部的防御。

    而宫城,也就是从承天门往里,负责守卫的就不是南衙府兵了,而是另外一批人。

    这批人是李渊自太原起兵的三万人,后来遣散回家种地,其中一部分愿意留下来给当卫兵,这批人父死子继,又叫父子军,因为大部分部署在北边的玄武门附近,所以又叫北门屯兵,属于李渊的铁杆,又称为元从禁军。也就是后来北衙禁军的前身。

    如果要想政变,那么最简单也是最快的办法,就是搞定这些元从禁军。

    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二凤就是搞掂了玄武门守卫常合跟北门屯兵的敬君弘和中郎将吕世衡,才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死了李建成并且挡住了冯立和薛万彻的反扑。

    但是这个时候,李建成和他的东宫幕僚们,都对搞掂北门屯兵不太抱希望。因为这时候的北门屯卫的领兵人叫钱九陇,授金紫光禄大夫,官拜左拜左监门郎将。

    这个人本名钱瓛,字永业,小字贵章,晋陵长城县(今浙江省长兴县)人,他爹叫钱智昌,是陈国名将吴明彻的裨将,彭城之战战败后,归顺了北周。隋朝的时候,钱九陇因为犯罪没了爵位,还被判成了奴婢,被发配到晋阳侍奉李渊。

    说白了,他是李渊的家奴,而且因为善骑射,所以一直是李渊的亲卫。

    这位从来都是李渊说啥是啥,属于铁杆中的铁杆。他在北门待着,就凭李建成的太子六率,想突袭玄武门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