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河北新政(8)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谁能活一辈子没有个仇家呢?何况是世家大族。所以赵郡李氏向洛阳王世充卖粮食的消息很快就摆在了宋正本的案头上。

    宋正本把那个来举报的人夸奖了一番,然后赏赐了的他五千钱,并且让他为了避免赵郡李氏报复,把家迁到河间,信都或者渤海郡去。河北行台会安排好他的土地和房屋的。

    然后,这消息转给枢密院后,就没下文了。宋正本也对此没有任何感到不妥的地方。

    他的案前行走(也就是秘书)渤海人高禹问缘故,宋正本很随意的说了一句让这位年轻人半天没搞明白的话。

    “行台并未对洛阳方面发布经济物资封锁的命令,赵郡李氏也并未发卖原粮,老夫为何要捕拿李氏族人啊?那个向老夫举报消息之人虽然未曾明了行台旨意,但其行为虽有贪图财货之嫌疑,然其举动却是为了我河北行台,故以财货赏赐,以安其心罢了。”

    看他一脸懵懵懂懂的样子,宋正本不由的叹了口气。

    “叔谋,你是出自渤海高氏吧。”

    “是。”

    “你们高氏,有多少人在河北行台各郡做小吏呢?”

    高禹沉吟了一下,决定实话实说。

    “不下七十人。”

    “是啊,不下七十人,山东高门皆视河北为边鄙,视令公为粗人。为何你高氏族人,却宁愿在行台下做小吏呢?”

    “家道中落罢了。”既然说了,那么就没什么好隐瞒的,高禹也不觉的宋正本会把他怎么样。

    “正是如此啊。闵皇帝三征辽东,渤海郡要供给粮食牲畜民夫,从郡望到苍头黔首皆不能免。然辽东三次大败,退下来的溃兵又荼毒了河北,以渤海为最甚。又逢河北水灾,渤海郡海水侵夺土地,弄得种三收二,一场白忙。而你们这些士族子弟,也不免为了身上衣,口中食来河北行台各郡县做个小吏,做个账房。不过叔谋我且问你。你们这些士族子弟,可有被人欺辱吗?”

    “不曾。”

    “可有被人打入另册,故意弃之不用吗?”

    “亦不曾,行台诸公和新桥诸位先生,对我们这些人,皆一视同仁。”

    宋正本抬头看看他:“叔谋家学是有的,自北齐文宣皇帝至上柱国高颖,权谋这一套恐怕叔谋已经听腻了。你自能知道,河北行台和新桥诸君,并无将世家大族赶尽杀绝的意思。”

    高禹不知如何作答,只能敛手欠身。

    宋正本也没有一定要他发表意见的意思,而是自顾自的说了下去。

    “令公也罢,玄成公和刘匡正也罢,新桥诸君也罢。不过是立一个规矩而已。清河崔也好,赵郡李也好,真的收了那一亩地十三税一的地税,便活不下去了吗?读了几卷书,便看不起各个府衙中的刀笔吏,总觉的自己要做侍中,做宰相,以务实为畏途,跟苍头黔首说两句话便辱没了自己?用新桥诸君的说法,这叫缺乏社会的毒打。”

    高禹不由的哑然,可转念一想,自己这帮人不就是被社会毒打过,才来河北行台做小吏的吗。

    可做了一段时间,知道了新桥诸君的诸多本事和道理之后,方觉民事的之多艰,方知民政二字乃是一门学到老的学问,远不是经书的那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

    如今再想想束发读书时的自己,真是可怜复可笑。

    确实啊,行台律法,乃是多田多缴税,少田少缴税,没田不缴税,何曾有不公?又有铁路招标行文各郡。包上一段土木,或者承揽一些车厢,零件,桌椅的生产,不比压榨那些佃户强的多?除了弄些粮食卖高买地,除了在田土上巧取豪夺,便不会别的了吗?便是这些都不会,家族里攒了那么多的铜,取些出来置办农具,耕牛甚至农机。起个合作社,向行台农政司申请新种,就算缴十三税一又如何?河间郡种田的苍头们哪个不是只会土里刨食?如今都是一季粮食就能粜两万钱的,谁又拿那十三税一当一回事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耳。

    “主事,那李氏卖粮洛阳之事……”

    宋正本摆了摆手:“叔谋,你家学的权谋之术还是根深蒂固。你可知,老夫与新桥诸君论政,最有所得的是什么吗?”

    高禹正了正衣冠,敛手为礼:“请示下。”

    “正大光明!这便是老夫所得了。”

    高禹不由得一愣,然后又陷入了沉思。

    “叔谋,新政是什么?新政乃是堂堂国朝法度,并非权谋术术。世家大族也好,苍头黔首也罢,皆一视同仁。就像你们这些渤海高现在去做小吏没人打入另册,将来你们若有人德才兼备,便是做到匡正使君,也是应该的。”

    “如今秋收在即,世家大族不纳地税,自然锁拿罚没,但皆因不纳税所起,而并非为李氏乃大族。而李氏不出仕,买粮卖粮皆未违法,自然无可追究。”

    “至于那些粮食面粉,哼。”宋正本笑了笑,“那位大郑皇帝将河南诸君荼毒的民不聊生,洛阳凄凄惨惨。这些面粉卖过去,能救得几条人命也是好的。资敌?”

    说道这里,宋正本露出了鄙夷的表情。

    “就凭王世充,他便是有万石米粮,也是土鸡瓦狗一般。”

    就像专门为了证明王世充是土鸡瓦狗一样,两人正在交谈间,一个邮差送来了最新的邸报。

    宋正本翻开邸报扫了一眼,然后递给了高禹。

    “壮武将军郭孝恪一鼓而下宋城,已经兵发陈留了。宋城守军,不堪一击。”

    其实因为消息延迟的缘故,现在郭孝恪其实不是兵发陈留,而是已经到了陈留城下。他手下的六千河北军和一万辅兵正驻扎在陈留东门外大营,打造器械,堆土成山,准备攻城呢。

    在河北,除了驻军坝上的王伏宝,剩下的就是郭孝恪领兵最多了。

    不过在很多人当时的人眼中,郭孝恪这六千战兵,一万辅兵的兵力,并不算什么。

    然而郭孝恪却明白,自己这一万六千兵,打崩王世充十万乌合之众都不在话下。

    如今他正在自己的大营里,会见一个自称是陈留县令的家伙,而这个家伙,自称是来劳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