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河北新政(3)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铁路搬上日程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非常迫切的需求。县里第一批挤出设备下线之后,铁路委员会的马前进就急吼吼的要求立刻上马示范线路。而且这条示范线路说是示范,其实也非常重要,就是从任丘的冀中油田往新桥拉原油的线路。虽然县里使出吃奶的力气,在一年之内完成了从任丘到新桥的85公里的铺装路面,但是使用载重卡车每天运送5600多吨原油的任务也实在是太繁重了,这半年来,县载重车队的出勤率在持续下降。虽然是轻载状态,但是长时间的运行,包括刹车片,轮胎的消耗部分也基本上换了三分之一了。

    在天然橡胶不知什么时候恢复,只能用人工合成橡胶和搜索野生杜仲林胶的情况下,把大量的乳胶花费在磨损上是不可接受的。

    热球机这种东西能直接用花纹钢轮甚至直接上木轮子,最高级的也不过是光板钢轮套一层实心橡胶。但是一旦正经上大运量的载重卡车,那么橡胶的消耗量就会直线上升。

    所以目前整个河北的大运量货运体系是靠水运来完成的。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在河北这片地方,并不是所有的矿藏都像门头沟煤矿和开滦的重晶石矿等正好挨着河流的。

    从目前新桥县急需的各种矿藏来说,有四种是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这四种分别是锰,镍,铬和铜。

    其中铜基本上已经见到了解决的曙光。新桥县冶金委员会在鹰手营子矿区的砸下的那个分基地已经开始进行黄药浮选了,毕竟寿王坟铜矿是在1958年的时候,一年产铜就是8000吨,几乎是当时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按照县里的各项资料记载和县内各个方面技术人员的综合勘探,寿王坟铜矿在完全开动起来之后,一年5万吨铜是没有问题的。同样的,新桥县在黑龙港下游地区开工建设的铜冶炼企业使用侧吹冶炼炉,设计产能就是五万吨。

    寿王坟铜矿可以说是给新桥县电气产业推开了一扇门。但是这样又是富矿又有河流的地方是绝无仅有的。剩下的三种矿藏,基本上都处于一种交通又不便利,而且储量还少,只能凑合着用的状态。

    其中锰矿主要在涿鹿和阳原两个地区,约有14.7万吨的储量,另外还有天津蓟州区东水矿区锰硼矿,如果没有必要,县里真的不想开蓟县的这个矿藏。然后再近的就是山西灵丘和晋城上村了。当然距离近,规模大,品位高的,还是要属辽宁朝阳的瓦房子锰矿。

    但是瓦房子锰矿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河北能最短时间拿下的,还是涿鹿和阳原的这14.7万吨。有了这些,就够新桥往下一个矿点蛙跳了。

    比如日本的四国地区和九州地区。

    和锰矿比起来,铬矿和镍矿就比较糟糕了。

    河北境内能利用的铬矿只有一处,就是遵化的龙口村铬矿,这里有24.1万吨的储量。在后世,这里的这些铬确实想开采,但是因为整个山体地带是破碎的,开采的话需要大面积移民,所以最后不了了之。这时候到好说,那里根本就没人,直接爆破山体就是了。

    还有镍矿,和上面两个需要修路比,内丘县的78万吨镍矿倒是很给面子,不光是硫化镍,而且挨着河流。

    不过,相对于锰矿在辽宁还有个念想,日本九州和四国也很近相比,镍矿和铬矿的大规模开采就很不给面子了。

    最近的镍矿在哪儿呢?一个是国内甘肃金川的镍矿,这个矿距离远不说,而且属于深埋矿藏,当年开采金川镍矿的时候,炸药用量是十万吨级别的。

    另外一个就是印度了,印度奥利萨邦的三个大型镍矿距离海岸线很近,属于在地理条件上很好的。嗯,公元七世纪的时候这里还不叫什么印度,而是叫天竺。这时候这里的统治者是曷利沙·伐弹那,也就是《大唐西域记》中的那位戒日王。是属于可以打交道的那种历史人物。

    但是铬矿就扯淡了。如果想要获取铬矿的话,国内需要上青藏高原而且还没多少,国外的话要不远征哈萨克斯坦,要不就横跨印度洋,直奔南非。

    所以,遵化县龙口村的这24万吨铬,是新桥最后的救命稻草。

    有了这些镍和铬,新桥才能在琢郡兴建第二座火力发电站,才真正能说的上建立上规模的钢铁工业,才能建造万吨轮,才能从容出海。

    而在这些之前,先把铁路修起来。在没有锰的情况下,只能用硅铜钢轻载轨。但是这也比用拖拉机拉要强悍的多了。

    八月初,新桥正式向整个河北地区发布一号公告,新桥至任丘,琢郡至宣化,涿鹿,阳原直至大同的两条铁路正式立项。并且向全河北民间发布招标书。

    两段铁路总长度391.6公里,采用1800轨距,限速60公里,放宽界限3.6米,限高7米。分为A,B两种车底,一种是A型,4.2米。一种是B型,3.6米。

    采用8A型转向架,暂时采用牵引力1500马力的上游型蒸汽机车,一般运行速度40公里/小时。至于什么时候采用3000马力的前进型和6700马力的环太平洋型,以日均发车量为参考,以县内各种金属开采量为基准。不过马前进估算了一下,别说环太平洋型,就算是前进型,恐怕也要着实等上一段时间。

    这两项铁路工程的主体自然是新桥,但是县里不可能把全部的活儿都自己干,必然要涉及到分包和分项。其中主要分为施工和制造两部分。

    施工部分分为土方运输,路基建设,道砟平整和轨道铺设。信号设备和沿线有线电话由新桥县国网和三合一后的通讯公司承担。土方运输等基础工程建设,新桥县以分段发包的形式,向全河北招标,同时全河北境内,承标单位最小以各郡的县为单位。也就是各地县令号召组织县内农闲民夫成立工程队,向新桥县承包分段。

    工程款项结算方式为新桥银币,蓝钢币和记账式两种形式。

    制造部分则分为枕木,车厢,座椅,各种施工用草编,木编。各种消耗性木器,苇编器,漆器,粗陶等。新桥只负责制作钢轨,各种统一规格的弹性扣垫,道钉,转向架,车底,活门,合页等大批量金属物件和各种电线开关。

    其中,枕木和木质车皮货厢,客车车厢等是大宗外包。不光是单体货物大,而且总量大,并且制造的时候需要标准化执行,这对当时的河北各地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新桥县的招标书中,两段铁路工程总投资1365万贯,约合3.5万贯一公里,预计工期4年。一期工程为琢郡至宣化,涿鹿和新桥至任丘。二期工程则是从宣化直达大同。

    为了配合新桥县工程招标所需要的大量人力资源,河北行台尚书府颁布了套新的法令。

    第一套叫做《逃人法》,第二套叫做《废奴令》,同时河北行台尚书府还宣布,奉大隋天子诏,于仲秋之日起,正式废除贱籍,河北百姓可凭本事手艺,从事百业。

    这两条法令和一份诏书,和河北二郡已经实施的《均田令》和《摊丁入亩》、《原粮专卖》、《商税》等法令一起,正式向整个河北地区铺开!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河北行台尚书府此举,几乎就是和河北境内世家大族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