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铸币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在新桥的各种新政中,让外人自以为很了解的就是蓝钢钱,但是,套路最深的,其实也是这个蓝钢钱。哪怕是负责河北新税和货币投放的凌敬,他对新桥弄的这个蓝钢钱也是个只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

    这个也不怪他们,货币和经济学,大概是新桥各种诡异的学问中,最让人云山雾罩的一种了。相比之下微积分还有个标准答案呢,但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学,大部分人只能试着来。

    好在新桥有县城的作业可以抄。

    货币,是一种一般等价物。这种玩意,自然要分为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好理解,金属,布帛,丝绢都能当一般等价物,就像新桥刚穿越过来的那一阵,用粮食当一般等价物。

    狭义的实物货币自然是指金属货币。金银铜铁都充当过这个功能。而最终,金属货币都集中在了金银上。但是在中原地区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铜才是正经的金属货币。

    而铜钱则又击中到汉五铢钱,开元通宝,永乐通宝和康乾年间的铜钱上。

    而这些铜钱,基本上都满足这样几个条件——识别性高,含量高,铸造量大,有保值功能。

    信用货币自然是普通的纸币,也包括这一段时间,新桥在河北几个郡流通的光华券。

    但是,县里负责经济工作的人行和四大行的人,否决了的直接采用信用货币的建议,而是提出了另外一个抄袭对象。

    英国斯特林银币。

    斯特林银是英国的一个银器标准,也就是通常说的925银,即含银量92.5%的标准银。

    但是,斯特林银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英国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标准银元。这个银元标准,是世界货币历史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也是最坚挺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没有之一。

    而斯特林银元的发行基础就是英格兰式分银炉和大英帝国在全球掌握的白银矿山。斯特林银元以其庞大的发行量和识别标准称雄世界,就算是大清王朝发行龙洋,也是和斯特林银币进行锚定。

    而新桥想参照这玩意发行货币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价值稳定,而自己已经掌握的承德丰宁银矿和即将出海,去日本开发的石见银山,都是新桥发行斯特林标准银元的前提条件。

    至于为什么不用纸币,其实原因很简单。维持纸币价值,或者说在没有信用货币历史的公元七世纪,你要维持以纸币计价的物价,那么你就要拥有短时间向流通范围内投送大量商品的能力。

    但是新桥这个能力目前只有运河两岸才具备,在建成全国铁路交通运输网之前,大面积发行纸币是不可行的。因为当时的人们很难将这种小纸片存储起来,然后当作一种可以积累的资本。他们必然第一时间将这些东西换成物资。

    所以,在进行较远距离的贸易,和让河北等地进行资本积累的时候,新桥需要一种金属货币。

    斯特林银元,是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

    但是,利用从丰宁银矿送回的矿石进行前期冶炼(这时候的丰宁银矿每吨矿石能含银500克以上),制造了一批包括一两,半两,半钱三种银币后,进行市场走访的时候,新桥这帮搞货币的人发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银币价值太高了。三种重量的银币,分别是一元,五角和五分。但是,一块钱,也就是一两白银的价格是多少呢?1500文紫绀钱!大业十一年的隋五铢,大概能直接换2000文。

    也就是说,半钱一个的5分银币,能直接当100文钱用。这对于平常需要几个钱几个钱抠唆的老百姓来说,这种货币是没有价值的。掏出个5分钱来去下馆子,这过于草生了。

    但是像开元通宝一样使用铜,这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对于已经被各种电气原料逼的跳脚的工业部门来说,搞铜钱是不可能的!

    所以,县人行盯上了钢。这个对于新桥来说,能够大量供应的金属材质。

    然后他们又发现了第二个问题,铜钢倒挂。

    平心而论,这个问题不难发现。但是,新桥县人就好像没看见一样,径直发行了5克一枚的蓝钢币,一个蓝钢币,兑换一文铜钱。

    但是在民间交易中,一枚重量3.28克的紫绀钱是买不来5克一个的蓝钢钱的。更不要说市场上流通最多的依然是隋五铢,大量的紫绀钱被世家豪门所窖藏了。

    在很短的时间内,蓝钢钱的身价在上窜,一个换两个,甚至三,四个隋五铢的价格都出来了。

    然而,新桥的各个售货点儿,河北行台各衙门,尤其是农政司,依然以一种憨包的面目,一个蓝钢钱一文的兑换老百姓手中的破烂隋五铢,依然5个蓝钢钱一斤的收购老百姓手中的原粮。

    在老百姓们看来,河北行台的官老爷们和新桥教人识字的先生们,脑子似乎不大灵光。

    但是,新桥最深的一个套路,就在这个一文兑换一文上。在整个夏收结束后,按照新桥人行的统计和计算,这个夏收季节,新桥跟河北行台,利用蓝钢币几乎向整个河北地区注入了400%的流动性!

    纵观中国历史,其实中华大地上,一直处于一种通缩的状态。以唐朝为例子,开元年间,在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其实只能满足全部交易活动的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剩下的交易,要靠以物易物或者绢等丝织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实物交易有多麻烦呢?先不说绢帛之类的体积大,携带不便利。光折色,辨别质量好坏,染色是不是地道就能让人烦死。

    再举个更糟糕的例子,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弄了个换钱所,让商人们把各种交易来的实物换成钱,他收20%的手续费。然而商人们依然急吼吼的上赶着去换。可想而知,实物交易多麻烦了。

    而新桥蓝钢钱呢,源自汽车工艺的模具冲压技术保证了新桥蓝钢钱的表面花纹根本无法模仿,烤蓝技术在避免锈蚀之外,等于又添加了一层保险。而蓝钢钱本身的钢材质量又保障了硬币的价值,比五铢钱大了一小半的重量和铜钢价格比又让这玩意儿具备升值价值。

    在夏粮收购的这一个多月里,隋五铢的流通量以一种跳水的姿态掉了下去。大量的铜集中到了河北行台和新桥手中。甚至一开始选了铜钱粜粮的老农们回头又找兑换点换成蓝钢钱。

    夏粮收购结束后,经过统计,新桥县向整个河北地区注入了27万贯蓝钢钱,折合2.7亿枚,按照实际比值,河北地区一口气拥有了10亿枚流通的铜钱。

    但是这个流通量完全没有发生贬值。上千年盐铁专营造成民间铁荒,这2.7亿枚蓝钢钱大概有一半儿被锻造成了其他日常用品或者刀剑。剩下的一半儿在流通中,完全没有半点要贬值的意思,甚至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蓝钢钱有继续升值的趋势。

    这些流动性砸下去,整个河北地区的商品交易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新桥的搪瓷,陶瓷,花布,味精,各种腊味,几乎卖断货。不要说酒肆茶舍,针头线脑,打把势卖艺的各种优惠添头,就算是半掩门子的,对于拿蓝钢钱的汉子们都要多抛几个媚眼儿。

    另外,新桥蓝钢钱还起到了一个颇为意外的作用。一些大家族和大地主们,居然开了钱窖,拿出铜钱来去换蓝钢钱,然后向外倒卖牟利了。

    他们觉的自己占便宜了,但是对于把民间藏铜榨出来,并且拿到了无可挑剔的铸币权的新桥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