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突厥入寇(上)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公元620年4月,农历三月。西河郡,介休。

    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眼下只有22岁,还是个遇事有些压不住火的小年青。比如现在,他正看着条案上摆着的一份军报,脸色铁青。

    他左右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面色阴沉。段志玄,丘行恭等武将更是不忿,侯军集这种大混混出身的,眼眉都要立起来了。

    就是坐在李世民旁边的平阳公主也是满脸怒气。

    怒气的来源自然是桌子上的这份奏报,内容很少,但是却透着一股子屈辱的味道。

    农历三月十九日,真乡公李仲文,西河公张纶破刘武周于浩州,斩首千余人,又逼近石州,意图攻打刘季真。没想到的是,突厥处罗可汗率附离骑兵两千至,大索石州,并州,撸走了并州(今太原)的所有年轻女子为奴。

    李仲文和张纶没有办法阻止,只能写了请罪书递于秦王。

    二凤能有什么办法呢?没有办法,别说现在的二凤还不是后面战功赫赫的天策上将,就算是后来,他照样有刑白马之盟的时候。这时候的突厥,是实实在在压在中原各路军阀头上的一座大山。这个自诩为控弦百万的庞大汗国不是目前四分五裂的中原豪杰们能抵挡的。甚至各路豪杰们,以柔媚侍突厥的不在少数,就算李唐,照样要给突厥上供。

    这个时候对突厥不假辞色的,大概只有河北的那个头铁的窦建德了。

    所以,二凤只能咬牙切齿的说出一句:“耻也!”然后把请罪书撕了个粉碎。

    说完他抽出自己的横刀,咣的一声剁在桌子上。

    “阿姊,我欲于突厥势不两立!”

    他这话一出口,一帮武将立刻群情激愤,文臣们皱眉不语。

    旁边的平阳公主叹了口气,拦住了表演欲望强烈的弟弟。

    “二郎稍安勿躁,此事需从长计议。如今关中疲敝,河东凋零,我们又用什么去和突厥势不两立呢。”

    众人皆黯然。

    不过此时房玄龄却长叹了一声,从文臣列里走了出来。

    “秦王,大家。玄龄有一事不吐不快啊。”

    “玄龄不必多礼,讲来。”

    “诺。”房玄龄叉手道:“此次突厥南寇,荼毒马邑,雁门,抄掠并州,虽使人深恨之,但仅是癣芥之患。可按突厥人所言,欲打破居庸,攻罚河北,却是我中国心腹之患啊。”

    “哦?此话怎讲!”

    “秦王,自赵武灵王起,河北山东之地,有赖幽燕长城以保全。如今,突厥起兵十万众以攻居庸,若居庸有失,军都陉为突厥所有,那河北山东膏腴之地,则要满是腥膻,不为我中国所有了啊!”

    此言一出,众人心里不由的一阵叹息。确实如房玄龄所说,但是自己这帮人,能有什么用呢?

    “你是说,窦建德拒突厥之事,多有不智?”

    房玄龄默然不语,不过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二凤默默的看向了自己的三姐。

    李三娘子摇了摇头:“我紧守苇泽关已然吃力,军都陉实在无能为力。”

    “那窦建德要是能送萧皇后北去呢?”

    “窦建德已受隋帝册封。此人虽然粗鄙,但却是个义薄云天的人物,断不会交人的。”

    听众人这样一说,二凤只有摇头叹息一途,众人无不黯然。

    就在二凤,李三娘子为河北的事情先吃萝卜淡操心的时候,河北行台北面都招讨司的三万大军,两万辅兵已经集结完毕。大量的均需物资从水路运到涿郡,很快昌平等地的物资就已经堆积如山了。

    涿郡码头上,一艘冒着烟跟白色蒸汽的拖轮缓缓的靠上了码头,在橡胶轮胎的阻挡下,几乎没什么动静。岸边的民夫们从栈桥登上后面的木头内河拖轮,然后牵着带着动滑轮组的鹤嘴吊把穿上的一个个标准大木箱子穿上绑带和吊钩。

    这是最后一班内河拖轮了。在涿郡码头的这几天,行台司马书房都后勤使刘雅已经对这种一口气拽着十几条拖轮,带着几千吨货物的船队佩服的五体投地。

    隋炀帝的大龙舟确实比这个蓝色东西威武,但是耗费的人力却截然不同。龙舟大船几乎耗光了河北民力,而这些船队,总共一艘蓝色拖船,几十名随船艄公和纤夫而已。

    “都使。”一名戴着宽边毡帽的校尉从船上跳了下来,拿着一叠票据来到了刘雅面前,叉手为礼。

    “免礼,一路辛苦。”

    “谢都使,此次末将共押送伏远弩1000具,镶嵌皮甲2000副,四羽飞凫箭50万支,特来缴令!”

    刘雅接过一摞票据,仔细翻看了几张,然后递给自己书吏存档计数,然后问道:“新桥县先生们可有言语?”

    “付车骑命末将带言,县民兵团已经集结完毕,所有装备正在装船起运,命蓝色拖轮不要耽搁,卸货后尽快返回新桥码头。另外说,新桥县的战场军医团队将一同起程。”

    “太好了!”刘雅狠狠攥了一下拳头,“这次定要突厥养马奴知道知道厉害。”

    付车骑说的是付海伟。他现在县里的职务是民兵团的参谋长,实际上负责民兵团的战斗任务。但是这个官儿名古人们不知道什么意思,总出问题。还是太皇太后萧氏想了个招,给付海伟弄了个车骑将军的头衔,好跟河北军的将领们沟通。

    当然,这个车骑将军的意思是民兵团里有很多卡车。

    这些卡车都是新造的。或者说,是县里二级汽车修理厂跟车厢车辆的地方给弄出来的。县里拆掉了好几万台私家车,然后把动力总成变速箱什么的弄出来。然后又按照县里一台破泥头车的底盘制造了第一批东拼西凑的卡车。

    那辆泥头车很有意思,虽然发动机都露在外面,车楼子都是拿彩钢重新焊的但是在大架上,依然明明白边的写着CA10的型号。

    一台一汽的老解放。

    为了这次任务,县民兵团1000多人,出动了近两百台这种卡车。全军携带了80挺气动机枪,人手一只M870,配备鹿弹和独头弹。另外还有一个炮兵营,装备了从气象局里搜罗出来的三台130MM,8联装增雨火箭发射车。

    当然也少不了60迫击炮和120迫击炮。现在材料紧张,身管火炮暂时不能上马,所以县里主要的支援火力和压制火力,全都是迫击炮。

    新桥县这边简单粗暴,除了炮就是炮。河北军现在就复杂了不少。

    首先,河北军的中卫军核心大铠兵目前增加到了2000人,半身甲也进化到了加长护腿的四分之三甲。主要兵器依然是步槊,另有持大盾和长枪据马的兵士若干。

    然后就是骑军。薛万钧重建骑兵以来,具装甲骑恢复到了500人,皆两匹马。青丝铁铠早已摒弃,现在也都是四分之三甲胄,马匹的铁具装也换成了更加轻便的,冲压而成的硬化马铠。按照薛万钧的话说,比照河北军具装甲骑,突厥附离骑兵皆土*鸡*瓦狗。

    另还有1000轻骑,着胸甲,马刀,角弓,为追击,侦查所用。

    另外一个重要的编制就是弩手。

    弓箭训练不易,而且弓箭受臂展力量限制,在力量上是没法和弩比的。当然弩的制作不容易,但是在新桥县的一帮家具厂和木器加工厂眼里,屁也不是。

    现在的河北不是后世光秃秃的河北。此时的河北,能用来作弩的各种好木头比比皆是。

    和当时古人们用桐油泡木头不同。新桥县木器厂的人们直接把柘木开板,然后干馏。然后叠上玻璃钢后灌胶,然后层压成弩臂。然后绞弦,装弩机。当然还有一个当时弩根本没有的东西——枪托。这样以来,这种弩不光能端着射,还能抵肩瞄准了。

    王伏宝试过这种弩后,大为赞赏。这东西使用长挺重箭的时候,300多米外照样能“力透重甲”。

    至于弩箭就更不必担心。石景山铁厂很快就要烘炉了,为了验证炉料配方。秦路威和赵保文在石景山铁厂弄了个8立方的实验炉,每天都出各种废品就有好几吨。稍微熔炼一下,作箭头和普通士兵身上的镶嵌甲片根本用不完。到最后一班拖轮,整个涿郡前线的弩箭数量已经高达630万支,足够把突厥全族都射成刺猬。

    还有一点,河北军总数确实不多,但是如果懂行的看上会傻眼的。因为河北军三万战兵几乎全部披甲。除了2000大铠兵和500具装甲骑。普通的长矛手和刀牌手都着皮质镶嵌甲,胸腹部分的甲片足有一掌宽,密密麻麻的铺满了整个胸腹部分,比原来精兵所着札甲一点不差。

    所以河北军只有这些,因为再多了,就要养不起了。

    就算是现在,整个河北军的实力也是非常之高。用一些战锤爱好者的说法就是,河北军拥有两千巴托尼亚步行骑士。

    至此,河北军上下对击败突厥一点也不担心,最大的问题就是,新桥县民兵团的汽车能不能按时堵住鸡鸣山道口。

    公元620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河北行台北面兵马都招讨王伏宝,副将薛万彻,领大铠兵两千,精兵一万于军都径西口分立两寨,虎视康西!行台司马徐世勣领精兵两万守居庸关,以为后援。

    三月二十六,东突厥处罗可汗先锋,可汗之弟阿史那步利设带控弦两万走雁门郡,沿于延水东进,犯涿郡。处罗可汗率附离骑兵并各部控弦,柘羯共十万人跟进,于四月初过鸡鸣山,全部进入了康西草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