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窦建德改制(续)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历史上窦建德在送走李神通等人的时候,多少有些妇人之仁了,除了弄了一个仁义的名声,并没有达成什么目的。这次老窦多了个心眼儿,暂时先把跟关中的商道建立起来再说。

    而且通过这次宴会,算是把魏征和徐世勣正经的收入囊中了,窦建德总算觉的自己的人才库有些底气,可以实施新桥县一帮家伙给他出的一个主意了。

    改制,改官制。

    中国历史上的官制,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总是改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这可能是封建时代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冲突所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文官不能节制武将之前,武将们拥兵自重是个问题。等宋朝正经文臣节制武将了,武将的手脚又被捆了起来,结果就是到处吃败仗。

    所以,新桥打算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从后面推动一下老窦的官僚体制。

    说实话,窦建德手下的官吏体制,根本不符合新桥县马上就要开始的对整个河北地区的技术援助。

    在宴会结束后,窦建德把所有的大臣都留下了,然后就在河间郡王府开廷议。

    然后众人就在大堂内发现了坐在一边条桌上的好几个短头发的家伙。

    这些人领头的一个叫林润泽,一个叫何图图,都是县古人对策委员会里派出来的。其中林润泽是负责文官改制的,而何图图则是帮老窦改革军制和军事训练的。当然,还有给老窦坐镇的付海伟。

    “付兄!此次有劳诸位!”在付海伟面前,窦建德又从尚书令变成了江湖豪侠。

    “好说,县里知道你担子不轻,我们这几个臭皮匠来给你帮个人场。”

    “哈哈哈,窦某自然不能让哥哥看了笑话。”

    说完窦建德坐上主位,环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一字一顿的说道:

    “诸君,自今日起,河北行台尚书府,全面改制!”

    众人都是一惊!改制?!

    商鞅,李斯定三公九卿,高颖,杨素定三省六部,每一次改制都是一次大的变革,没有大智慧是玩儿不了这个的。这次窦令公居然要改制?

    众人的目光不由得凝重起来,很多人都在偷偷看那几个短头发的人。

    “大家先听窦令公的,有什么不明白的,我们会给一一解释。”付海伟说道,“诸位基本上跟我们都有不少的接触了,也对我们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有个大概的了解。到了春天,我们县里对河北各郡的技术援助就要开始了。所以我们和窦令公商量了这么一个改制,不然的话,我们对接会有麻烦的。”

    众人心里暗暗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还差不多。窦令公虽然仁义,但是很多施政方面却是个没主意的。既然是新桥的方法,那么自己就要好好参详一下,看看新桥县到底是如何施政的。

    这两个月,老窦着实恶补了不少的施政知识,他现在正在学写简体字和四则运算。学习的时候很刻苦,妻子曹氏给他添了的一个弄瓦之喜他也就匆匆的陪护了一个晚上,给女儿起了名字叫线娘后,就又在苦读。(当然,古人吗,重男轻女,他去陪护还是被付海伟轰去的)

    所以这次拿出这套东西来,读起来还算有模有样。

    “河北行台既然奉大隋为正朔,那么尚书内书门下那一套就不能用了。且以六部为例,也不足以承接新桥各位先生的援助。因此,吾等需将各职能分细,分责,分清条理。才能使各官署各司其职,各精其事。”

    “所以,今日便废了这三省六部。”说完,窦建德从自己袖口里摸出了一卷长长的纸来。

    “今以行台尚书下,置布政院,枢密院,司马书房,总领河北军政诸事。”

    “设三长官以掌三院。尚书左匡正,正三品,掌布政院!辖制河北诸郡!布政院设八司:民政司、农政司、匠作司、水陆转运司、防疫司、商政司、税政司、昭文司。”

    “尚书右匡政,正三品,掌枢密院!亦设八司!辖御史台、通政司、功考方选司、刑狱司、度支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

    “行台司马书房设行台司马,正三品!设五司!都虞候司,都监军司,都厢军司,都甲仗司,都后勤司!”

    “各郡以郡太守为正,管一郡民政!以刺史为佐,司监察功考!以团练使制军,辖制各县兵役!各郡各设曹科,各曹主事为判官!”

    ……

    窦建德一遍说,下面的人嘴越张越大,虽然还不清楚这些司各主管什么,但是从名字上看,这些司曹对应的事务绝对是很繁杂的。不然的话,不用设置这么细的划分。

    而且这些人还在这份官制上看出了另外的东西,那就是这个官制,把行政,监督和军事给完全分开了。管事的就只管事儿,管人的就只管人。管兵的也只能管兵,而这些东西到最后都需要向尚书令,也就是窦建德负责。

    当然,这份官制很细,窦建德只能粗略的读一下。等他读了个大概,林润泽抱着一摞打印的A4纸文件,给在场的文武大臣们一人一份。拿到这份文件的人莫不两眼一黑。这份文件上的字也就有个大米粒那么大,然后密密麻麻的写了有两沓。

    现代大政府就这样,大量的文字介绍。这帮人只能忍住从左往右读的不适应,看是慢慢的看。

    好在这些东西虽然多,但是写的全是大白话,而且句读俱全,理解起来倒是不费劲。

    官制既然宣读完了,剩下的自然是任用官吏,这次窦建德直接点了魏征的名。

    “玄成,吾愿以汝为尚书左匡政,掌布政院。”

    魏征立刻站起来,叉手为礼:“诺~”

    “刘斌!”

    “下官在!”作为中书舍人,刘斌一直是窦建德集团的核心人物。

    “今除中书舍人,为尚书右匡政,掌枢密院!”

    “诺~”

    “左骁卫将军徐世勣!”

    “末将在!”

    “懋公熟读兵书,为名将也,今日汝为行台司马!掌司马书房。”

    徐世勣一愣!

    窦建德手下不是没有大将。他自认为刘黑闼不见的就不如他,王伏宝也是智勇双全的人物,虽然有了大铠兵之后,他最近有和曹旦,降将薛万彻一起变成河北军三逗比的意思。

    他左右看了看,发下刘黑闼和王伏宝都没有什么其他的表情,所以他一咬牙,应下了这个差事。

    大不了自己多立些功劳,对得起这份信任吗。

    当然,这时候徐茂公还不知道所谓的军制改革是怎么一回事,等他正经开始在新桥县一帮人武部干事的帮助下搞军制改革的时候,忍不住要大吼一声:怪不得汝们这帮孙子不争!

    很快,孔德昭,曲棱,张玄素,虞世南,王琮,宋正本,崔君肃,何稠,等人都安排完毕。武将方面,刘黑闼任都虞候使,曹旦任都厢军使,王伏宝则是河间郡团练使。

    最让人意外的是高雅贤这个文官担任了司马书房的都监军使。另外一个就是原国子监祭酒凌敬担任了那个从字面上暂时看不出什么意思的度支司主事。

    都分配完了,魏征突然发现这些臣子里少了一个人,他不由的叉手问道。

    “敢问令公,裴公何职位啊。”

    “玄成不必管我。”还没等窦建德说话,刚才就趴在案几上打呼噜的裴矩伸了个懒腰坐了起来,他一遍咂嘴,一边嘀咕着好酒。

    “玄成不必管我。老夫昨日就已经向令公请辞,要致仕了。”

    魏征不由的一愣。

    “怎吗,老夫年已古稀,还不该致仕吗?且做你的左匡政。老夫精力不济,若是年轻个三十岁,自当和你争一争。”老裴矩致仕的话一出口,语气就肆无忌惮起来。

    “玄成不必多虑。”窦建德也开了腔,“太皇太后已经下了旨,裴公封乐陵县公,进金紫光禄大夫。”

    众人皆起身道贺。

    “诸位不必多礼。老夫宦海沉浮,勘察西域,以间谋突厥,后又以柔媚侍先帝,所作所为称佞亦不为过。今能以正三品之身致仕,已经是看在老夫勘察西域的功劳上了。如今老夫致仕,尚有一子宣机可供驱使。恐其愚钝,可着新桥诸位考评,若能则用之,不能则于乐陵务农,不必荫福。唯小女淑英尚在洛阳,望令公能召之,以侍奉老夫左右。”

    说完,老头起身拍拍身上衣服作势要走,可又转过身来对众人狡黠一笑。

    “此改制,新桥诸君大才也。诸君既得其位,必承其重。想来新桥诸位不会坐视不管,这‘培训’自然是要的。望诸君勉力加餐,保重保重。”说玩哈哈一笑,飘然而去。

    他最后这几句话说的莫名其妙,在座的一帮人都面面相觑不知什么意思。等安排完毕,一起去新桥县参加政务培训的时候,望着放在自己面前厚厚的一大本,怕不是有数十万言的培训资料。众人不由得纷纷暗骂裴矩奸猾,怪不得要致仕,这要是直接学下来,老东西非猝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