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徐茂公(下)

黑曜圣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最新章节!

    听到斩这个字,徐世勣立刻后退了半步。如果放别人身上,大概要说一句“吾乃左骁卫将军”之类的话来试探一番,但是徐世勣则是直接拱手告辞,半点都不耽搁。这让在后面百叶窗那准备看戏的现代人有些大失所望。

    其实这两个大铠兵和那个窦令公吩咐都是县对策委员会让窦建德加上的。一开始老窦根本就没想这么多幺蛾子,他认为到了船上,自然是你们的人说了算,我的人给你当下属啊。而且我本人也是新桥县下属啊。

    但是对策委员会的混账们不这么想,为了有迷惑性或者说用老窦这张皮把新桥盖住,那么老窦就要找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才有了两个大铠兵。其实船上的人真的不需要两个罐头来干保卫工作。就在导航室里,壁柜里就放着好几把县里新生产的雷明顿M870。

    县里化学工业和加工工业对于制造子弹和正经的步枪是没什么问题的。最大的问题大概是铜。一开始县里不是没想过用钢弹壳,但是63KN深冲机好办,阶梯是缩颈部分也好办,就算是单基无烟发射药和无腐蚀底火都好办。

    可是GJB-S10A型深冲用高延展性钢却彻底难住了县里。无他,没有足够的合金材料,是做不出这种钢来的。而且就县里的冶金水平来说,做出合格的材料,就算有GJB的规范卡着,也需要个两三年才能出合格的材料。

    铜壳没矿,钢壳也没矿,县里只能选择直筒弹,塑料的弹壳或者纸卷弹壳的道路。而冲个瓶子盖大小的霰弹枪底壳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山寨版M870堂而皇之的被生产主来了。在气动机枪之后,县里算是有了一种能够大量装备的,个人用枪械。

    对于12号霰弹和独头弹来说,这个时代的任何铠甲都跟不存在没什么区别。

    徐茂公跑掉了,导航室的人感觉有些无聊。看了看架子上固定着的24小时才走一圈儿的黄铜航海钟,他们决定敲锣打鼓去吃饭。

    说起这批航海钟的来路来其实很有意思。因为这种东西一般人是用不到的,县里按照常理来说也不会有。但是对于航海来说,这个东西很重要。

    因为没有了北斗,海事卫星和无线电导航系统,惯性导航仪和卡着时间测量太阳夹角来计算经纬度就成了导航的必备技能。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你的航海钟足够准。

    首先县里最准的一部钟是县广播电台用的授时钟。这是一台高精度石英钟,年误差是3秒。更高精度的原子钟需要到地级市的广播电台里才有。所以,县里需要这台种来授时,是不能装船走的。

    但是其他的所谓民用钟表,都会随着地磁角度和温度而造成漂移。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航海钟的原因。

    县里找到的这一批航海钟,是烟台出产的CZ-03型潜艇钟,精度更准,更坚固。县里的一家精品店进了一批这玩意之后,给加上了一堆五金件,珐琅器和各种实木架子。然后变成了客厅用装逼的奢侈品,900多块钱一个的潜艇钟他们敢卖上万,而且居然还卖出两套去了。如今呢,正好然县里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这艘船上虽然有电力供应,但是船上电话是没有的。通讯用的是最原始的那种黄铜管子。

    负责通讯的人叫郑同章,通讯专业,自愿参加第一批航海选拔。他在船上负责那套短波电台,同时还有船上的黄铜管子。

    他找到了一个标着轮机的铜管,用手里的扳手敲了敲。

    “邓大车!邓大车!吃饭了!”

    然后管子里传出一个略显闷沉的声音。

    “知道了,不要敲!叫狗吃饭才先敲呢!”

    说话的人叫邓斌,原来是德州段的一名火车司机,有过蒸汽机车的经验。铁路上管火车司机都叫某大车。内河运输处的人决定保留这个铁路上的习惯。这位老司机跟着船走,是需要编写上游型蒸汽机在水面船只上的工作手册。

    很快,轮船找了个地方下了锚,三个人从甲板下轮机舱的楼梯上走了上来,一个现代人,两个古人,很奇怪的组合。现代人自然是邓斌,他在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身上的卡其布工作服敞着怀,别的地方就没了。后面两个古人就狼狈的多了,每个人脸上都黑不溜秋的。

    炉前工作就是这么辛苦。现代人已经受不了了,所以在舱下铲煤的是两个古人。

    “老丁和小候先去淋浴室冲一下,然后吃饭。”

    邓斌洗了把脸,然后把外套扔在一边,然后从柜子里拿出半瓶泸州。

    这算是给这些重新上岗的老同志们的福利,但是不许多喝,一天一两。

    冬天了,自然就没什么好东西了。而且船上没有冰箱,所以带的蔬菜给养也全是那种耐储藏的。比如萝卜,比如洋葱,比如泡菜和腊肉。船上现代人一共二十个,不多也不少,所以轮流做饭。今天是水文的小温跟周琦掌勺,一个炒洋葱,一个酸菜腊肉,一个萝卜粉丝汤。反正翻来覆去就是这些,想要买鲜菜也不现实,船上的人就只能忍着。

    船上是分餐制,一人两盘一碗,菜不够忍着,发面饼管够。古人们不会用船上的液化气灶,也不会炒菜,只能跟着蹭饭吃。

    徐世勣也不客气,拿着饼吃的那个香,鼻子尖儿上都冒汗了。为了驱潮,周琦炒酸菜腊肉的时候用干辣椒炝的锅,古人们没吃过辣椒,都被辣的斯哈斯哈的,不过看上去都挺过瘾。

    “那就是徐茂公啊。”邓大车嘴里嚼着一块饼,偷偷拿眼光瞄了一眼吃饭的徐世勣,“看上去没啥特别啊,跟评书上不一样。”

    “隋唐光评书就好几个版本,您听的哪个啊?单田芳,刘兰芳?”

    “田连元的。”

    “那完蛋了,要能对上才叫怪事。”

    “不说评书的,按照历史上,他快归唐了吧,就这么轻易的跟咱北上了?老窦知道他的事儿不?”

    现代人说的显然是指徐世勣要设计杀窦建德的事儿。

    “县里跟老窦提过,不过老窦觉得还是要争取一下。毕竟老窦名下大猫小猫两三只,除了一个刘黑闼,其他真一般。按照老窦的意思,这位才是他新设行台司马的理想人选。”

    “也是,毕竟是大唐双子星,名留青史的名将啊。”

    徐世勣发现了一帮现代人在偷偷瞅他。想想自己的吃相,他尴尬一笑,叉手为礼。

    众人也只能抱拳。

    麻蛋的,古人就这点不好,哪儿来这么多礼节啊,自己都快被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