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将战

乌斯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三国景皇司马师最新章节!

    羊徽瑜看出他的归意,过来问道:

    “君郎此去欲往何处?青徐前沿那边,想必已是大局已定吧……”

    “是的,魏王的徐州部队,已击溃青州叛军的主力,要不了多久,青州全境应就会被平定。我被满宠满府君予了交接令,此行回到洛阳,接下来便会离职校事府,重归大部队军职。”

    阿瑜应了一声,微忖片刻,过来牵住了他的手。

    “既是如此,这边事也已毕,我们就不要再多逗留,妾这就带君下归。”

    她牵着司马师回到大轿中,垂下四周帐幔,清红雾气便氤氲生出旋起。

    似来时一样,轿子缓缓从枫林间漂起,接着开始缓慢转动。

    外面月光林景很快朦胧模糊,然后仙轿便在红雾盘旋中,向下速降而去。

    ………………………………

    风止雾散,旋转停止,司马师感到轿子下面一实,便是落了地。

    出得轿外,他们已回到黄县通妙寺内,司马师再一回头,眨眼间那落在院林中的仙轿,就化作一团粉红雾气散去。

    他和阿瑜相偕走出寺院,此时夜色正浓,城中安静只隐有悉悉虫鸣,和不远处的徐徐涛声。

    司马师打算寻一处旅舍,和她安顿度过今夜,阿瑜忽开口说:

    “君郎,此行你当个人先去,我既已为妇身,要先回泰山南城老家,通禀处理家情。然后便来寻君,尔后首先当拜见公爹婆母。”

    子元稍感意外,不过阿瑜是向来行走江湖之人,即使已为自己的新妇,在这奔波事乱不定之际,各有其事自行以方便为先,可以理解。

    司马师过去揽住她腰肢,在其耳边呵气轻声问:

    “那当我思卿之际,卿如何寻得我呀?”

    羊徽瑜脸面起霞,轻轻抚住他的小臂。

    “你我已经魄命相连,君骨中英魄虽还未完全觉醒,但妾体这已是初成,循着你我仙婚之誓印记,妾自然找得到君郎。”

    司马师心下了然,二人亲昵一阵后,便有点不舍地分开各自离去。

    他到城中之前的存马厩处取了坐骑,连夜而出,奔行向京师去。

    ……………………………………

    急行数日后,他风尘仆仆,归得洛阳。

    之前变乱时的烧杀之迹已基本清理净尽,市中民生繁忙,攘息如复盛时。

    他直奔校事府交割了令纸牌引,然后得新令去大将军府报道取知新职任用。

    看到令书官收走了自己的名号铜牌,并将里面的名纸取出销毁,司马师心里略微有点感触。

    从此暗刺阴杀的校事川上,就不复存在,埋于一片血腥的记忆中。

    大将军府位于武库之西,就离司马师之前暂住的校事府舍不远,到得府时已是过了正午,许多军官兵士匆忙进进出出,述职报令等各行其事。

    交了新令纸给府中前厅的引令校官后,他被安排去府东的一间营室,等候长官来交代新职详情。

    不一时后,一名将官走进室内,身着轻甲,身姿矫健。

    他似是有许多事务在同时忙碌,没有和司马师作太多寒暄,坐下便掏出任书,对子元急忙说道:

    “司马师子元,现着命你官复校尉,领命后立时便南下襄樊,寻曹仁将军处到任。”

    南下襄樊……?他心中一惊,这又是出了什么情况……

    他接过任书,交手行礼表敬受,然后忍不住向这将官询问战情。

    将官看向他,微讶道:

    “你还不知……哦,刚从青徐平叛那边赶回来是吧?”

    司马师点头拱手道:

    “是的,下官一路急行于野,消息闭塞,这几日来有何新变尚不知情。”

    将官面色凝重,手指在面前木几上一划,涩声说道:

    “关羽,就在几日前,终率大军从荆州而出,直取樊城而去。”

    ………原来南线决战,就要来了啊!可天子还在许都……

    司马师闻言心下恍然,顿时心念浮动,思绪纷杂。

    ……不过,洛阳新经突袭不久,曹植府邸首当其冲,现在南边又有决战之势,曹丕和曹植的争嫡暗斗必是已经停缓。

    将官再给他交代了几句职上明细后,便匆匆离去,司马师也便跟着离开军府,打算速作南下赴任之备。

    ………但这不应是父亲的从中安排么?要我就直接南下参战,也可能是事发突然打乱了他原有计划?也没给我留下任何口信……

    司马师心知父亲深谋熟虑,便不再多思,在洛阳城中转转吃了顿饭后,他就再出城向温县老家而去。

    这次轻车熟路,傍晚到达县南的山林,摸着路径很快便找到了秘营坞堡。

    汲秋急来迎他,昌家的人见姑爷回来,也是皆纷纷过来见过问候。司马师只见两家和谐,习武耕培,已相互融入打成一片。

    问到昌暚养伤如何,说其已无大碍,昨日还试着去了林外游骑狩猎。

    司马师和汲秋来到坞堡主堂中,汲管家屏退侍者仆卫,神色谨重将一封书信拿了出来,递给子元。

    这是来自父亲司马懿,给他的指示留言。

    同时汲秋告诉他,前几日时,父亲在邺城稍歇之机,隐秘来到老家的坞堡察看。他见到了亲家昌暚和儿媳昌如,对司马师自行当机立断的这门联姻没有意见,而且对昌如尤其喜欢满意。

    信上没有太多话语,简单的问候之后,司马懿主要指出了两件事。

    一,本来是要调子元回邺城,但关羽进击大战爆发,此等情形下只好顺应全军动员,将其遣往前线。不过,这样也可以随时掌握第一手的战事情报,以作家族的决策参考。

    二,邺城的反党,此前在洛阳和青州变乱之时,十分狡猾地冷静敛匿,没有给出曹丕能够一网打尽、连根拔起的机会,而且也没有找到曹植的阴谋线索。现在虽说夺嫡之争停息,但司马师此去,仍要尽可能寻得曹植系人马的信息,以作后情之备。

    最后司马懿强调子元一定要以生存为主,此次他以校尉职赴任,可以带些扈从,父亲建议他从坞堡家兵中挑些精猛的,随行作贴身近卫以拒凶险。

    他还夸了一句司马师的眼光,昌如这个儿媳,有头脑智慧通文又习兵略,是司马家可以寄望的主内少夫人。

    看完信罢,汲秋便将信纸拿回去,放到蜡烛上点燃烧毁为烬。

    司马师这下心里有了点底,和大致的筹谋方向,只是略有点可惜,没能和父亲见上一面。

    ………还有老二那混崽,不知道怎么样了……

    和汲秋又聊了聊坞堡的日常事务后,他便出去到另一边的生活屋居区域,在主房院落寻媳妇昌如。

    院内树荫密盖、摆设井然,一些昌家的后辈小童在其间嬉戏,侍女们忙碌劳作家务。

    看到他,几人赶忙到内院去通报,很快一身淡红明艳的美新妇就兴冲冲奔出,迎接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