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霍家衰败】

大泽天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帝国霸业之崛起最新章节!

    霍光在汉宣帝即位后,马上上书,请求归政。汉宣帝没有答应,依然依照以前的惯例看,一切事情都交由霍光处理,他做起了甩手掌柜。其实这是汉宣帝的高明之处,这看起来是对霍光的尊崇,其实也是他的自我保护。他在朝廷没有任何土壤,假如此时他接受了霍光的建议,亲自处理朝政,免不了伤害到霍光的利益,这样一来,他跟霍光就等于对立起来,那样对他将非常不利。

    新皇帝即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册立皇后。后宫不可一日无主,这是个很迫切的问题。霍光有想法,他有一个小女儿,年方十几岁,他希望能将小女送入宫中,自然,以他的尊贵,女儿肯定是要立为皇后的。

    满朝公卿大臣也都猜出了霍光的心思,也都认为霍光的小女儿很合适。但是汉宣帝不这么想,他的妻子许平君跟他从贫贱中过来,他希望能立许平君为皇后,但是这话不能明说,否则会违逆霍光的意思,他得想个办法。

    就在准备决议的时候,有一天,汉宣帝让众位大臣找他过去使用的一把旧剑,他习惯于用旧,对新的不习惯。朝臣们能在朝廷混,没有一个糊涂人,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说这话,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于是公卿大臣们都建议,册立许平君为皇后。

    汉宣帝的目的达到了,霍光的愿望破灭了,霍光自然不高兴,这是大臣们的决议,汉宣帝已经同意,他不能再说什么,但他另有办法表达他的不满。按照朝廷旧制,皇后的父亲应该被封为列侯,但是霍光迟迟不肯落实,他有他的说法,皇后的父亲许广汉是个受过腐刑的人,不适合封侯。事情拖了一年多,霍光才封许广汉为昌成君。

    这算是汉宣帝跟霍光之间的一次较量,汉宣帝取得胜利。在这件事情中,大臣们并没有表现出唯霍光马首是瞻的意思,至少大部分官员不是,他们是忠于皇帝的,这应该也让汉宣帝增强点儿信息,让他看到希望。

    汉宣帝能即位,霍光是第一大功臣,但他也是汉宣帝心头最大的一块儿石头,霍光的霸权让汉宣帝不安,霍家的骄横让汉宣帝也让汉宣帝愤怒。还在民间的时候,汉宣帝对霍家骄横就已经非常了解了。“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从霍家子弟到霍家下人,甚至家奴都个个横行霸道。事实上不光欺男霸女,欺负老百姓,一些官员也对他们敢怒不敢言。霍光的夫人一心想要小女儿富贵,立她为皇后。但是皇后如今已经册立,只有皇后死了,她女儿才有希望,于是她心中有了一个恶毒的念头。

    汉宣帝即位三年后,皇后有了身孕,就要分娩。侍奉皇后的是女医官淳于衍。淳于衍也经常出入霍府,跟霍光夫人关系很好。淳于衍的丈夫赏是掖庭护卫,他想要上进,让妻子去找霍夫人帮忙。霍夫人听了,心里一动,对淳于衍说:“如果你能帮我点儿忙,你丈夫的事情绝对不在话下。”

    淳于衍说:“夫人的吩咐,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霍夫人屏退下人,悄悄对淳于衍说:“我家将军一直很喜欢小女儿,想要让她富贵,入宫做皇后,这件事还得少夫你帮忙。”

    淳于衍不解,说:“这话怎么说?”

    霍夫人说:“宫里那个皇后就要生孩子了,都知道女人生孩子,九死一生,如果你能趁机下毒,我女儿成君就可以做皇后了。事情若成,富贵与你共享。”

    淳于衍吓了一大跳,毒害皇后,这可是灭九族的重罪啊!亏霍夫人想得出来。但是她又不能直接回绝,只好说:“按照宫里面的规矩,药好了,我得先尝,这怎么能成?”

    霍夫人说:“事情全看你怎么做。我家将军辅佐皇帝,管理天下,谁敢说什么?就算出了事,也有我们家帮着,就怕你没这个意思。”

    淳于衍当然有这个意思了,但毕竟是皇后,这是拿命在赌。想了好半天,淳于衍拿定了主意,决定按照霍夫人的意思去做。她将附子捣碎,带入宫中。这是一种散寒止痛的药物,素有“回阳救逆第一药”之称,但是若服用过量,也会引起中毒。皇后生产后,淳于衍将附子跟药丸混合,让皇后饮用。

    一会儿,毒效发作了,皇后感觉很难受,说:“我头疼得厉害,药里是不是有毒?”

    淳于衍说:“没有。”?

    可是许皇后却头涔涔而泪潸潸,很快便死去了。

    不久,有人怀疑医生有问题,将给许皇后看过病的医生全给抓了起来审问。霍夫人吓坏了,赶紧跟霍光说了实话。霍光也吓坏了,他想把夫人送进监狱抵罪,但又不忍心,又怕淳于衍说出什么,后来利用关系放过了淳于衍。

    许皇后死后,霍夫人不断跟霍光说,让把小女送进宫中。后来霍光答应,女儿霍成君被立为皇后。

    一年后,霍光去世,汉宣帝已经二十二岁,这个时候他开始亲政了。在这四年里,他其实一直在韬光养晦,在跟大臣们磨合。朝中谁对皇室忠心,谁是霍家的亲信,他都在了解,他不动声色地将所有人进行分析,筛选。这四年的时间,他已经从一个单身入宫的贫贱小子成长为一个很有头脑的君王。霍光死后,朝中再也没有他的障碍了。

    一年后,霍光去世,汉宣帝已经二十二岁,这个时候他开始亲政了。在这四年里,他其实一直在韬光养晦,在跟大臣们磨合。朝中谁对皇室忠心,谁是霍家的亲信,他都在了解,他不动声色地将所有人进行分析,筛选。这四年的时间,他已经从一个单身入宫的贫贱小子成长为一个很有头脑的君王。霍光死后,朝中再也没有他的障碍了。

    可是霍家人对这一切丝毫没有觉察。霍光死后,他们没有了约束,更加肆意妄为起来。霍夫人僭越使用王公的茔制,广治宅第,用金粉将宅子涂饰得金碧辉煌。她平时坐着辇车,侍女们用五彩丝拉车,在园中游玩。想到宫中看女儿了,就带着家人丫鬟们,随意出入长信宫。

    霍禹跟霍山也像比赛一样盖房子。霍云喜欢打猎,带着宾客跑到黄山苑,随便派一个苍头奴才上殿去跟皇帝说一声,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霍家的奴才曾经跟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奴才为了过路的问题打起来,霍家奴才闯进御史大夫府邸,要拆府门,侍御史跑出来给这帮奴才磕头认错才了事。

    靠山已经倒了,可是霍家人却更加嚣张,也到了他们气数尽的时候了。

    御史大夫魏相跟霍光有过节。魏相在担任河南太守的时候,丞相车千秋的儿子担任洛阳武库令,归他管辖。凑巧车千秋去世,他的儿子见魏相执法太严,担心日后获罪,干脆挂印弃官而去。魏相听说了,赶紧派人去追,没能追回。魏相之所以要追,是担心霍光怪罪他,说他见丞相死了,就落井下石。后来霍光果然责备他,并且借事将魏相下狱。

    魏相因此事一直对霍光不满,加上霍家奴才骄横,他对霍家更加恼火,便跑去找宣帝的丈人许广汉,通过他给宣帝上书:“《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繇冢宰。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奏折中历数霍家罪行,说是为了保护功臣,其实是建议宣帝除掉霍家。他又建议上书可以不经过上书,这样就避开了领尚书事的奉车都尉霍山。这样,朝野揭露霍家罪恶的奏折边越来越多地呈递到了汉宣帝跟前。汉宣帝开始将霍家亲友调出朝廷,重要的位置上都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对于宣帝的这些做法,霍禹霍山等人敢怒不敢言,他们把所有问题都看在了魏相跟许广汉身上,认为是这两个人从中作祟的缘故。后来霍家毒杀许皇后的事情泄露,他们才知道原因。这事情很严重,一旦皇帝调查,肯定是灭九族的重罪。

    霍光的女婿赵平有个宾客叫石夏,能看天象。他对赵平说:“荧惑守御星,御星是奉车都尉的象征,看来你家霍山有危险了。”霍家人更加忧虑,担心皇上下手。

    霍云的舅舅李竟有个好友叫张赦,是东织室令。他对李竟说:“现在魏相成为丞相,他跟平恩侯许广汉用事,你让太夫人去找太后,先诛杀这两个人。换皇帝一事,还不全在太后吗?”霍家已经没有掌权如霍光那样的人,汉宣帝也不是昌邑王,张赦完全走的是冒险主义路线。

    事情还没有准备,就被人给告发了。执金吾要求抓捕张赦李竟等人,宣帝赦免了他们。这等于是给霍家人敲了警钟。霍禹霍山他们更加害怕了,于是商量,这是皇帝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没有追究,但事情已经败露,迟早要出事,不如先发制人。事情商量好了,让家里的女儿姐妹回去跟女婿商量,女婿们也都应允了。现在他们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个时候宣帝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人事调换,霍家人已经没有机会了。计划又一次落空。长安一个叫张章的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告诉了期门董忠,董忠告诉了杨敞的儿子杨恽,杨恽告诉了侍中金安上,金安上跟侍中史高安排侍卫,不要放霍家人入宫。阴谋失败后,霍山霍云范明友自杀,霍禹跟霍夫人被处死,霍皇后被废,受霍家谋反牵连而被处死的多达数千家。

    霍家被从朝廷抹掉了,霍家的势力荡然无存,权汉宣帝成为名符其实的皇帝,他开始励精图治,尽心国事。汉朝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

    15、敢犯强汉,虽远必诛

    公元前36年秋。

    北风萧瑟,草木摇落。

    在荒凉落寞的西域北道上,一支部队正在悄悄行军,他们将要千里奔袭。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居住在康居国的郅支单于。与此同时,另一支部队也正在翻越葱岭,他们将经由大宛向康居进军。

    这次进军的主帅,是西域都护甘延寿,他的副手名叫陈汤。

    甘延寿,字君况,北地郁郅人。年轻时期因为擅长骑射被选为羽林。此人武艺高强,尤其轻功了得,曾经一跃而过亭楼。后来一步步从郎官升任辽东太守。他能力超群,深得车骑将军许嘉的赞赏,许嘉推荐他为西域都护。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跟汉初赵王张耳的嬖臣申阳是乡党。此人与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非常相似,能力出众,道德低劣,行为为众人所不齿。他出身贫寒,却不懂节衣缩食,只好四处借债,又没有能力偿还,结果债台高筑,在当地的名声很差。后来他跑到长安找机会,得了个太官献食丞。陈汤跟富平侯张勃关系好,张勃对陈汤的能力非常赞赏。初元二年,朝廷下诏求贤,张勃推荐陈汤。陈汤升官的机会来了,但不幸的是他父亲也于这个时候去世了。按照礼制,亲死,则子孙必须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里不能出仕。陈汤等了多年,终于等到机会,他舍不得放弃,于是不肯回家奔丧,被弹劾下狱。出狱后,他被推荐为郎官。

    眼看在朝廷没有升迁的机会,他这个性格,也不适合留在京城,于是张汤多次上书,请求出使外国。当甘延寿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的时候,陈汤被任命为副都护。

    西域都护的职责,主要在安抚、协调西域诸国,同时监督匈奴。当甘延寿跟陈汤出西域的时候,匈奴早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匈奴是一个很强悍的民族,到汉朝的时候,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秦末汉初是匈奴的鼎盛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冒顿单于曾经率领三十万骑兵,将汉高祖围困在平城七天七夜,汉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从那里回来后都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一想到当时的情景就流泪吟唱: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冒顿单于用兵之后,匈奴从此再没有过这么大的军事动作。一方面,匈奴在之后的近百年里,多次遭受天灾,损失极大,另一方面,从武帝开始,大汉王朝加强了对匈奴的征讨,三十多年里,匈奴连连败北,丧失了大片赖以生存的土地,躲避大漠以北的荒漠之地,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而且西域诸国也归顺大汉,跟着汉军一起夹击匈奴,相当于剁去了匈奴的臂膀,这又给匈奴带来很大打击。诸多因素的结合,使得匈奴在西汉中期之后逐渐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