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谋士】

大泽天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全本小说网 www.qb520.cc,最快更新帝国霸业之崛起最新章节!

    听说这位贤人有些疯疯癫癫,文种专在疯子中撒网捕鱼,发现疯子就拜,就这样一路拜下去,终于拜到了范蠡面前。范蠡对文种的态度非常明确——不见,文种的贤达,范蠡应该是了解的,但如果文种请范蠡出山为楚国效力,则是范蠡不敢接盘的。楚平王和费无忌是一对千古难寻的昏君佞臣,给他们效力?爷还没活够呢。

    这可以说是范蠡的精明处,也可以说是范蠡的谨慎处,千万不要因为盛情难却而跳进泥沼地里,朋友不是这么交的。文种刚到的时候,范蠡继续装神经病,蹲在院墙的狗洞旁边学狗叫,企图蒙混过关。

    文种一直参不透官场和人性的对比关系,他自始至终都是个清官忠臣作派,他虽然看穿了范蠡是在装傻演戏,但却没有看穿时局。文种有大智慧没有大聪明,他只知道想为国举贤,却不知道在君昏臣佞的混乱时代,举贤何用?

    范蠡到是出来见了文种,他知道文种是个善人,所以敢于在文县令面前展示自己的雄才大志,“蠡修衣冠,有顷而出。进退揖让,君子之容。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

    什么是大聪明人?在做大事时,有两点要求:一、见机而动,二、事可而止。范蠡在功成名就后泛舟而去,做到了事可而止,而现在一文不名的他需要做的,是随文种出山,做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事情。

    不过范蠡从来没有考虑过为楚国效力,他真正的目标是开始出现争霸苗头的吴国或越国。无论是在位的吴王阖闾,还是越王勾践,都是不世出的英主,阖闾或勾践都有重用范蠡和文种的可能,为了争霸,他们需要高端人才。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吴国比越国距离楚国更近,所以范蠡和文种肯定要先去吴国投求职简历。以范蠡的经天纬地之才,他想要得到的职位是公司总经理,但到了姑苏才发现,吴国已经有了一位总经理,就是伍子胥。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范蠡想做一个部门经理,阖闾还是可以接受的,但让阖闾拿下伍子胥,换上范蠡,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阖闾是铁打的吴国董事长,伍子胥是铁打的吴国总经理,阖闾曾经给国中下令:“无贵贱长少,有不听子胥之教者,犹不听寡人也,罪至死,不赦。”

    现阶段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伍子胥的地位,但如果范蠡接受部门经理,屈居伍子胥之下,那就不是范蠡了。刚到吴国的时候,有人就劝范蠡和文种,不妨去投靠伍子胥,先在伍子胥门下找点事做,被范蠡当场拒绝。

    后来与范蠡、文种同在勾践麾下做事的逢同也是楚人,而且他也应该是和范蠡一起弃楚归吴的。逢同的观点和范蠡一样,与其看着伍子胥吃肉喝汤,咱们不如另择高枝,有伍子胥在,咱们连汤都喝不上。

    非常感谢小笑、鼎湖、彦哲、小茶、迷城、王者、fish、嘉靖、科比、墨者、潇湘、慕白在春天里的热情支持,最近天气不错,大家可以在外面走走,呼吸一下还算新鲜的空气。

    勾践确实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狼,应该批判,比如他杀文种时,实在太绝情了,绝情的让人绝望。

    其实勾践真不想杀文种,他更希望文种能远走高飞,不要再出现他的面前,可文种还在天真的幻想辅佐勾践继续称霸。

    如果范蠡不逃,范蠡也是必然会被勾践做掉的,包括那个生活在神话中的美女间谍西施,这些人都不能留。

    勾践杀功臣,主要还是保全自己做为男人最重要的那份尊严,二人不死,勾践就会永远陷在夫差身边那两年不堪经历中拔不出来,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所谓另择高枝,除了越国,他们也无枝可依。去越国,对范蠡等人来说几大好处:一、吴国在伍子胥的治理下,已经初具霸主规模,用得着范蠡的地方自然不多;二、越王勾践有争霸之志,但国势弱小,相对吴国来说是一张白纸,范蠡更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越王勾践是很羡慕阖闾的,因为阖闾有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伍子胥。但勾践和范蠡谈论了一整天之后,勾践已经忘记伍子胥是谁了,因为他有了同样无所不能的范蠡。

    吴王阖闾和范蠡的人生几乎没有交集,但对于吴国二号人物伍子胥来说,范蠡的横空出世,几乎是对伍子胥产生了致命的威胁。如果没有张良,范增可以称为楚汉第一谋士,甚至可以说范增间接死在了张良之手,伍子胥同样如此。

    范蠡投奔勾践,是一场双赢的买卖,范蠡有了施展抱负的平台,勾践得到了范蠡殊绝无双的智力支持。此时的勾践刚刚启动他的争霸大业,正需用人之际,他不会也不敢对范蠡有什么阴毒的想法。

    事实已经证明,正是因为范蠡的出现,这才导致本来吴强越弱的天平开始朝着有利于越国的角度发生倾斜。越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几乎都是出自范蠡和文种的建议,而越国的每次失利,几乎都是不听范蠡良言造成的恶果。

    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发生于公元前494年著名的椒山之战,勾践认为夫差志在报其父阖闾为越所伤致死之仇,不听范蠡的劝告,主动向吴国发起进攻,结果惨败。

    在交战之前,范蠡反复劝勾践,吴国现在君臣和睦,内部团结一致,现在并不是我们对吴用兵的好时机,逆天必败。勾践刚继位,血气方刚,何况他刚打败了霸主阖闾,自然不把同样新即位的夫差放在眼里。

    等到勾践兵败会稽山的时候,他才真正领悟到范蠡之于自己的价值,这是勾践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拒绝范蠡的建议,自此之后,勾践对范蠡言听计从。

    接下来如何面对夫差,范蠡以他对夫差性格的了解,提出了“卑辞厚礼、委身于吴”的求和战略。夫差为人太过妇人之仁,很喜欢四处显摆自己的仁慈宽厚,范蠡很聪明地利用了夫差这一性格弱点,让勾践在夫差面前装可怜,博取夫差的同情心,然后俟机反攻倒算。

    替勾践去吴国装可怜骗人的是大夫文种,如果单论做事而不论做人,文种其实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如何打破僵局。在头次见夫差被撞得满头大包后,勾践急得要自杀,文种及时拦住了他,说我们在夫差身上占不了便宜,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

    吴国大夫伯嚭深受夫差的宠爱,而且此人极贪财好色,“可诱以利”,正道走不通,咱就走歪门斜道。向来喜欢走下三路的勾践大喜,立刻准备大量宝器,以及两位超级美女,有可能就是西施和郑旦,交给文种去见伯嚭。

    在越国的权力布局中,范蠡是总经理,主要负责内外政策的制定,但出面办事的多是外联办主任文种。文种巧舌如簧,在收买了伯嚭之后,三言两语就把夫差哄得眉开眼笑,同意了勾践来姑苏侍奉的请求,避免了越国的灭亡。

    在陪同勾践入吴为奴的两年多时间内,文种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吴国内政,为将来越国的反攻做准备。这需要细致老辣的观察判断力,非智者不足以为此。回到吴国后,文种就给勾践分析吴国的优势和弱点:

    吴之强:吴国经济实力非常雄厚,而且刑法严密,军民遵纪守法,而且吴国全民皆兵,作战能力在越国之上。

    吴之弱:权力斗争非常激烈,伍子胥和伯嚭已经水火不容。夫差喜听阿谀之言而恶忠直之言,亲小人远贤臣,败相已露。

    文种所说的,勾践当然能看得出来,勾践想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削弱吴国的国力。表面看上去一副谦谦君子相的文种给勾践出了一个主意,“请籴于吴”,就是向吴国借粮食。

    越国其实并不缺粮,文种的算盘是从吴国借来粮食,主要是想通过粮食战来打乱吴国的战略部署。更阴毒的还在后面,一年后,越国按事先的约定偿还了借的吴粮种子,但当吴人把这些种子下地之后,苦等了一季,结果颗粒无收,严重扰乱了吴国的粮食市场秩序。这些粮种在送吴之前是专门用热锅炒过的,根本不能耕种,这正是文种的杰作!

    当初借粮时,文种就吃定了夫差的妇人之仁,甚至都算定了伍子胥必然反对,而夫差必然驳斥伍子胥的反对意见。夫差急于在国际上树立霸名,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展现自己的仁慈。正如夫差自己所说:“勾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勾践必不敢反我。”

    人在江湖上闯荡的最大悲哀,莫过于被人处处料定,最终一脚踏进别人事先挖好的坑里。文种做人不够聪明,但做事足够精明,勾践以三千越甲吞吴,文种起到的作用并不比范蠡小。

    不过在勾践的心目中,范蠡的地位可能要略高于文种,虽然这种差距不是很大。打个比方,越国的三驾马车,有些类似于三国蜀汉的三巨头,勾践是刘备,范蠡是诸葛亮,文种是庞统。

    同样做为谋士,文种和庞统走的是偏锋路线,都比较邪性,比如文种借吴粮,庞统密劝刘备袭杀刘璋。范蠡和诸葛亮走的基本上阳谋路线,而且在勾践和刘备看来,范蠡和诸葛亮要比文种和庞统更重要,死了庞统,至少还有诸葛亮压阵。如果死了诸葛亮,刘备想死的心都有了。